作者:广西贺州旺高工业区(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管委会主任 邹雪群
2015年7月,广西自治区政府提出“以贺州为龙头,形成贺州、来宾、河池、百色碳酸钙低碳产业链示范基地。通过打造碳酸钙低碳产业链,到2020年实现碳酸钙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成为广西工业发展的重要新兴增长极”。经过近几年发展,广西碳酸钙产业基本形成了“贺州以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为主,桂林、来宾、百色和河池四市以轻质碳酸钙生产为主,五市在碳酸钙低碳产业链发展过程中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广西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自治区主席陈武在贺州市考察调研时均强调,要按照“生产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工作思路,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做大做强做优碳酸钙、新型建筑材料等特色优势加工业。以贺州为例,2015年重质碳酸钙粉体产量达800万吨,全国市场占有率达35%,成为全国的重质碳酸钙粉体生产基地,2016年前三季度广西贺州市碳酸钙行业产值达112亿元,今年6月被中国无机盐工业协会授予“中国贺州·重钙之都”称号。
一、各市在发展碳酸钙产业过程中的基本经验
(一)“以资源换产业”,在产业发展思路上与时俱进
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把碳酸钙产业纳入14个千亿元产业以来,各市均立足各自资源优势,打破销售初级产品的传统模式,构建了“一产多业”的发展格局。
贺州市大理石矿产资源保有量居广西第一位,是华南地区的汉白玉大理石资源产地,远景储量达2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大理石资源总量的1/8,按每年开采2000万吨的速度,已探明的储量可开采300年以上。为了充分利用资源,贺州市旺高工业区(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成功打造了“一石多吃、吃干榨尽”式的生态循环产业链条,把原来粗放的原材料加工领域拓展到粉体加工、岗石、涂料新材料以及会展物流等新领域,形成了“矿山开采—天然大理石—重钙粉体—岗石—涂料塑料等复合新材料”的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了碳酸钙产业的全产业链发展。
来宾市则立足丰富的石灰石、白云石、方解石等资源,重点发展造纸、塑料、橡胶、制药等碳酸钙下游产业项目,重点发展造纸、塑料、橡胶、制药、玻璃、陶瓷、建材等碳酸钙下游产业项目。
(二)“以政策促招商”,在创优投资环境上下足功夫
为了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来投资兴业,各市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百色市明确“在园区范围内实行规费减免政策,属免收的全部免收,属减半收取的减半收取,属分上下限收取的按下限收取;对入园企业符合地方性收费减免优惠政策的,执行地方性收费减免优惠”。贺州市明确“优先保障产业新开工项目和技改项目用地需求,特别是对投资额度大、技术含量高的碳酸钙产业重点项目给予倾斜”。2013年以来,贺州市共引进碳酸钙产业项目60个,投资总额147亿元,贺州已成为了“全国的岗石生产基地”。目前,广西贺州旺高工业区(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已集聚碳酸钙产业企业334家。
(三)“以创新促发展”,在科技创新驱动上不断跨越
目前,各市引进的碳酸钙企业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实力和技术,采用数控化、自动化机床程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个碳酸钙产业的技术含量。以贺州市为例,该市在创建广西碳酸钙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广西碳酸钙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层次服务创新平台的同时,也指导科隆粉体、利升石业等7家企业相继成立了研发中心,其中科隆粉体公司被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确认为国家标准起草单位。在择优招商、着力引进具有较强行业技术实力企业的同时,还注重与中国科学院、广西科学院等科研单位的沟通联系,为企业创新发展搭建桥梁。
二、当前广西碳酸钙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园区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不合理
当前,各市碳酸钙产业园区内企业总体规模偏小,企业产品结构单一,90%以上是中小企业,平均生产能力不到6万吨/年;在全国、全区销售收入突破4亿元的仅广西华纳新材料、广西桂林金山化工有限责任公司2家,销售收入在1亿~4亿元的企业不到10家,企业总体规模偏小。
(二)企业装备水平低,产业转型压力大
广西碳酸钙新材料产业大部分企业在资金、技术、装备等方面虽然都有了显著提高,但目前除个别龙头企业外,其他企业均没有设置研发机构,普遍缺乏科研创新意识和动力,主要表现为企业研发投入少,科研人才缺乏,研发设备落后,缺乏与大企业、规模以上的下游企业联手开发的机制,难以结合市场需求推进产品创新。同时,与外地新材料领域科研机构的联系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尚未建设,加上行业缺少公共技术平台、服务平台、协作平台的支撑,对新材料产业发展形成了很大制约。
(三)扶持政策需健全,体制机制待完善
在国家层面,在“十二五”期间,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制定的《非金属矿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未将广西的碳酸钙产业列入其中,碳酸钙相关企业所享受的中央层面优惠扶持政策比较少,在广西自治区层面对产业进行专项扶持的项目、资金也比较少。当前,虽然各市相继出台了扶持政策,出台了产业发展规划,但一些地市对与之配套的产业政策尚未制定。各地碳酸钙工业园区尚未形成高技术人才的聚集,新材料产业缺乏专业技术和人才的支撑,项目开发只能引进消化,原始创新和自主品牌难以形成。
三、加快广西碳酸钙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调整产业结构,加速转型升级
一是继续深入与广西碳酸钙产业研究院等科研机制共建创新驱动基地,加大研发投入,开拓新型下游产业链,加速转型升级。
二是转换产业链条,消除过剩产能。应当转变产业链形成模式,以市场为中心,将传统的产供销顺势模式变成销供产反式模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内部形成一个产业链,使生产的产品环环相扣,消除过剩产能,实现利益化。
三是淘汰落后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议在广西全区范围内启动实施“碳酸钙企业转型升级三年行动计划”,通过行政和市场手段,淘汰各地碳酸钙工业园区内的小作坊和个体生产户,强制引导个体经营户向规范企业转型升级,小企业向大企业集中。
同时,要鼓励优势企业通过联合重组等形式整合资源,增强市场把控力,强化新产品和短缺产品供给,大力发展新型功能性建筑材料,从而实现降成本、增收益的目的。
(二)健全扶持政策,激发市场活力
一是将发展碳酸钙产业列入广西自治区“十三五”规划,申请给予碳酸钙产业示范基地一定的扶持政策和倾斜照顾。
二是积极争取将广西碳酸钙产业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的节能减排、技术创新、产能优化升级、示范基地创建等重点工程,协调支持广西碳酸钙千亿元产业示范基地申报创建示范基地、产城融合示范区,享受相关优惠政策。
三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出台政策吸引更多的优良人才向园区流动以及留住人才,鼓励现有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干事创业,制定绩效考评奖励激励机制。
同时,从广西自治区层面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的合作,主动“引智入桂”,加强对各市碳酸钙行业的技术和业务指导,积极为行业发展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提高行业科技创新水平。。
(三)注重绿色发展,打响广西品牌
一是以节能减排为重点,以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目标,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构建循环产业体系。
二是健全质量监管和环境监控工作体系,推进质量和环境诚信体系建设,支持各地碳酸钙园区打造广西自治区级、碳酸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建立质量监督控制机制,加大对企业产品质量管控力度,提高企业自检自控能力,促进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为品牌的树立打好基础。
三是拓宽营销渠道,进一步融合跨境电商、现代物流、互联网金融及物联网技术,加快配套软硬件设施尤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江海铁联运,建设“无水港”及保税区,支持把贺州市旺高工业区等重点工业园区培育成又一个类似于南安水头的国际知名建材交易展示中心,打通国内外市场渠道,争夺资源配置主动权。